神舟十四号三位宇航员何时回地面(神舟十四号三位宇航员最新消息)

责任编辑:电脑技术交流网 发布时间:2022-12-03 11:18

本文目录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确定!天舟二号已撤离中国空间站,结局是什么神州十二号返回舱即将着陆时为啥要炸一下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着陆前一秒冒火光是怎么回事为何升空时没有神舟12号着陆点定在东风着陆场的考量有哪些神舟13号飞行任务会不会有女航天员如何看待印度月船二号发射失败“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地面,为什么选在了东风着陆场印度探月器软着陆失败,你们怎么看呢印度“月船2号”登月球失败!你怎么看神舟飞船降落时用的主伞能重复使用吗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确定!天舟二号已撤离中国空间站,结局是什么

2022年3月27日15时59分,完成全部既定任务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撤离了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它将择机再入地球大气层,并最终在南太平洋上空解体,燃烧在大气层中。

天舟二号是我国天舟系列中第一艘正式用于天宫补给的无人货运飞船,它不仅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轨工作与生活运送了物资,还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验证实验。

在神舟十三号返回之际,天舟二号已经在轨飞行了10个月,完成了全部的既定任务。为了给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腾挪位置,天舟二号从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撤离了。

那么天舟二号在轨期间都完成了哪些任务?撤离空间站后的最终结局又是什么?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一波三折的天舟二号发射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发射可谓一波三折,如果你经常关注载人航天工程的相关新闻,有可能还记得天舟二号由于技术故障,先后经历了两次延迟发射,这在中国航天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2021年5月19日晚上9点左右,位于海南文昌发射中心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在即。可就在此时,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运载天舟二号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的一个压力参数异常,天舟二号发射延迟。

技术团队争分夺秒排除故障,计划在21日那天再次发射。然而事情还没完,天舟二号和火箭组合体再次出现异常,发射时间只能再次延迟。这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货运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雷剑宇的心里悬起一块大石头。

在中国航天史上,推迟发射是有的,但两次推迟发射极为罕见,各个系统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当时火箭、飞船都已完成燃料加注,说白了,它们的组合体就是一个大导弹。

天舟二号推迟发射后,已在飞船上装好的一些高价值样本,如航天员医学实验相关样本,必须尽快取出来,否则就有变质、失效的危险,而这些样品在发射前几小时刚刚装上去。

两次推迟发射,货运飞船团队也两次爬上“大导弹”的发射架将样本取出来。经过10个昼夜的奋战,火箭故障排除。5月29日20时55分,长征七号遥三火箭点亮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夜空,这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如今天舟二号已经在太空安全运行了10个月时间,它已经圆满完成了全部的既定任务,但回顾发射前的两次延迟,不得不说它的发射经历了一波三折。

2、天舟二号完成了哪些任务?

天舟二号的设计在轨能力是一年时间,现在已经在轨飞行了十个月,非常接近设计寿命,也就是说即便它不从空间站撤离,也很难再继续正常运营。那么在天舟二号飞行的这300多天时间里,究竟完成了哪些任务呢?

1、运送物资:

作为货运飞船,天舟二号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运送物资到空间站。天舟二号一共运载了约6.8吨的物资到太空,其中包括了航天员们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各种物资。

除了生活物资,天舟二号还带去了推进剂,为核心舱进行了推进剂加注和姿态控制,实现了完全自主补加,不需要地面指令干预和航天员操控。另外,天舟二号还运送了各种实验设备和实验物资进入空间站。

2、在轨飞行实验:

天舟系列飞船的设计寿命是一年,也就是说天舟二号在轨飞行一年之后就不能再使用,超过年限后,各方面的性能会大打折扣。

因此天舟二号此时撤离空间站,一方面为未来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腾地方,另一方面是它运行了10个月之久,本身就是为了验证其长期在轨能力。

3、关键技术验证:

2021年5月29日20时55分,天舟二号发射升空,8个小时之后追上天和核心舱,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后向端口。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的“自主交会对接”,是天舟二号完成的第一个关键技术验证任务。

神舟十二号返回之后,天舟二号于2021年9月18日那天,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控制下,从核心舱后向端口分离,绕飞到前向端口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舟二号完成的第二个关键技术验证任务。

2022年1月6日,天舟二号在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和地面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我国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的实验。

在机械臂先抓取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状态下,与空间站组合体解锁分离,分离后,天舟二号在机械臂拖动下以核心舱节点舱球心为圆心进行平面转位;随后,反向操作,对接机构再次实现与核心舱的重新对接并完成锁紧。

总得来说,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轨10个月,不仅仅是为神舟十二号运送物资,它还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的验证任务,先后实现了“四次对接,四次分离”,圆满完成了全部的既定任务。

3、天舟二号的结局是什么?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各项任务,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储存航天员们在轨生活产生的各种垃圾和废弃物。

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以及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一共在轨生活9个月之久,产生了大量的厨余垃圾和实验用品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会被储存在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里,返回时带回地球。

至于天舟二号的结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货运飞船任务总师邹雪梅表示:“天舟二号完成实验之后会按计划实施离轨,最终在受控的状态下再入到南太平洋,在再入过程中彻底解体烧毁,不会对地面、海面的这些设施、船只带来影响。

货运飞船与载人飞船返回舱不同,它的表面没有耐高温的隔热层,坠入大气层后会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足以把它分解烧毁,天舟二号以及里面装载的固体废弃物,都会在下降过程中焚烧殆尽。

为什么不回收天舟二号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天舟二号的设计在轨能力是一年时间,它的主要任务是运送物资到太空,那么当它返回时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使命,回收下来也没有太大的用处。

另外,想要回收天舟二号的话,那么设计之初就要为它装上像载人飞船返回舱那样的隔热材料,让它在坠入大气层时不会被烧毁,落地后还要安排搜救人员前往搜寻,这都是需要大量的成本的。为了一艘已经完成使命并且达到设计年限的货运飞船,花费大量的回收成本是不合理的。

所以说天舟二号完成全部既定任务之后,最终的结局就是焚烧在地球大气层中,它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下一站!

4、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会是谁?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的名单已经确定,不过根据惯例,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正式发射之前,官方不会过早公布乘组名单,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猜测,或许能知道一二。

我国目前的航天员一共有三批,第一批14人,第二批7人,第三批18人。其中第一批航天员中已经有5人退役,第三批航天员目前正处于训练阶段,不具备参与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的能力。

剩下的16人当中,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汤洪波和刘伯明在恢复疗养,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和王亚平返回后也要疗养和恢复身体,他们都不具备参加神舟十四号任务的条件。

那么排除之后,具备参与神十四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就只有这10位了:杨利伟、费俊龙、景海鹏、刘旺、张晓光、邓清明、刘洋、陈东、蔡旭哲和张陆。也就是说神舟十四号三人组将从这10人当中选择,具体是哪三位,还要等官方公布之后才知道。

5、结语

2022年是我国空间站工程的关键一年,神舟十三号返回之后,技术团队会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做一个整体评估,结果满足要求之后,我国空间站将转入建造阶段,之后将实施6次发射任务。

天舟二号已经撤离了空间站,它完成了全部的既定任务,将择机再入大气层,最终的结局是在南太平洋上空烧毁,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照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事业的下一站!

最后预祝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圆满完成任务后顺利返回,全国人民在地面等着你们凯旋而归!

神州十二号返回舱即将着陆时为啥要炸一下

那不是炸的,你所看见的应该是返回舱着陆前,启动的反推发动机所喷出的火,目的是减缓返回舱下降速度。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着陆前一秒冒火光是怎么回事为何升空时没有

这是神州12号返回舱的反推发动机点火的画面。就像嫦娥卫星降落月球表面一样,反推发动机点火,减速。我们的神州12飞船返回舱,从太空返回,精准落地,返回落地精度太牛了!返回舱在降落至离地面1米的高度时候,反推发动机准确点火,减速反推返回舱平稳落地,这可不简单啊。这精度,这火候,这时间掌握的,太令人惊叹了。你想啊,反推发动机的点火时机要多么关键,要在距离地面约1米高度准确点火。假如启动晚了或压根没启动,飞船这高空降下来,这着陆速度就会过大,就有可能伤害到返回内的航天员。如果启动过早,由于反推发动机内是固体燃料,就是一锤子买。一旦点火就会很快烧完,没有第二次机会。一旦失败就没有补救的机会了。而且,如果反推发动机工作结束后飞船处在比较高的位置,下落时就会再次加速,同样会使着陆速度过大,仍然会给返回舱内的航天员造成伤害。从电视上看到的我们返回舱精准粉降落画面,再看看我们这启动减速精准的控制,真是令人惊叹!

这种技术反正在漂亮国身上没有看到,他们返回都是降落在大海上,用海水降阻,这技术跟我们相比,那差的还是不是一点半点啊。咋样,我们中国技术牛吧!

神舟12号着陆点定在东风着陆场的考量有哪些神舟13号飞行任务会不会有女航天员

“振奋人心”!迎接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三名宇航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东风着陆场时刻准备着。按照计划来看,神舟十二号三名宇航员将在9月中旬返回地球,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批宇航员返回地面,也是首次中国人在自己的空间站留下的足迹,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在神舟十二号三名宇航员进入到太空之后,也为了我们拍摄了不少的太空美景,展示出了中国空间站的强大一面,例如:北非大陆上万家灯火的盛景、核心舱组合体划过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空的奇景等等,所以中国空间站也算是利用起来了。

神舟12号着陆点定了,为何选择东风着陆场?

神舟12号着陆点定在东风着陆场,是我国标志性的象征,并且东风着陆场也具有先天性的优势,东风着陆场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该区域的地形环境多样化,有沙漠、戈壁、山地,完全覆盖了需要进行试验的各种着陆地形,其实践意义非常大。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也是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在神舟十二号宇航员进行太空生活近1个月的时候,官方都宣布了,搜索救援分队——这个团队已准备了足足21年,此次任务坚决做到“舱落人到”,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并且大家在任务到来之前,也进行了各种协同工作的调试,多次组织了针对着陆场周边沙漠、戈壁、山地等复杂地形环境的搜索、作业展开、野外生存等课目训练。

同时根据不同的天气,时间,不同地形等,进行了多种方案的预案,确保装备处于最佳状态、组织协调更为顺畅、人员安排更为合理。突破难度,以最高效率完成事件。同时东风着陆场也是我国老牌的试验区域。选择该区域还有一个因素,可能技术在该区域的运用也比较成熟了。

同时该地区也是属于人生活区较远的地带,所以具有一定的“优先保障安全”的情况,这样能够合理避开一切可能带来地面的影响,这就是大概的情况,所以,我们一起等待迎接神舟十二号的宇航员吧。而在神舟十二号的宇航员返回的时候,大家也在讨论神舟十三号的问题了。

神舟13号有女航天员吗?

从神舟十二号的宇航员名单来看,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但是也提到了——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所以这说明了,如果有需要女宇航员也是需要前往的。

而且在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的时候——神舟十三号飞船作为本次任务地面待命救援飞船,完成推进剂加注前准备,在厂房就位,随时可启动后续发射工作程序。一旦在轨发生需要救援的情况,在长征2号F运载火箭配合下随时可启动救援程序,短时间内即可发射入轨,将航天员接回地面。

所以,其实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就可能是神舟十三号的宇航员,当然这里只能说有可能,并没有真正地公布出来,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得出来一点,大概率宇航员在神舟十三号执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所以我们只需要等待神舟12号返回之后,可能就会确定出名单,到时候就可以知道了。

当然,综合情况来说,无论有没有女宇航员,这也并不重要,因为都是征战英雄,都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做贡献,所以只要能够做出贡献的,男女宇航员都是无所谓的。这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一步。由于选择宇航员非常的严格,所以要求也比较高,当然可能很多时候,男宇航员也更加容易满足要求一点,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总结

按照进度,中国空间站预计将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的近期规模为100吨,可载3人,在建设完成之后,将成为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太空实验基地。这不,全球已经有17个国家申请加入中国空间站,包含了——俄罗斯、印度、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肯尼亚、荷兰、挪威、墨西哥、波兰、秘鲁、沙特阿拉伯等17个国家。

所以,未来我国空间站也将迎来国外的宇航员,进行各项科学实验,具体我们也只能等待建设好之后再来看,并且国外的宇航员为了进入中国空间站,也在不断的学习“汉语”,上面的操作界面都是汉语,这个没有办法,必须要好好学习才能利用,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如何看待印度月船二号发射失败

作为地球的卫星,月球,一直是人类航天探索的重点之一。能否在月球降下登陆器进行细致的科考,也被认为是考察一国航天能力的重要标准。自1966年苏联发射月球9号成功软着陆月球以来,各大航天强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就从未阶段。而向来以飞机失事闻名的印度,也试图在月球探索的大军中分一杯羹。

据新华社9月8日报道,印度航天探测器月船2号在当日的月球软着陆中短暂失联,随后出现严重自转并撞向月球,标志着印度在以月船2号和中国嫦娥3号的月球软着陆竞争中彻底落败。作为目前航天工业的最大难点,月球软着陆一直是多个航天大国的心病。由于月球并没有大气层,月球表面环境依然为绝对真空,自然不能依赖降落伞进行有效减速。

而在航天探索领域,目前也只有两种有效的减速方式。较为简单的一种则类似于美国的火星探测器,依靠大量充气气球,依靠气球的较大形变和气体的压缩来有效缓冲撞击月球表面的冲击力。然而,这一方案在月球难以得到有效应用。如果使用充气气球作为主要减速手段而不搭配降落伞,依然无法将撞击速度控制到较为安全的程度,依然会严重损坏气球保护下的探测器。

另外一种软着陆方式则是依靠火箭发动机。目前,所有成功软着陆的月球探测器都是建立在火箭发动机减速的基础上。在月球表面依靠火箭发动机进行软着陆,有些类似于地球上的喷气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不过使用的发动机不同,姿态控制技术则要求更高。相比于重达十数吨的垂直起降战斗机,月球探测器质量一般重量不会超过5吨,而使用的减速发动机、姿态控制发动机燃料、氧化剂都必须自带,否则无法在真空的月球表面使用。为此,在整个减速软着陆过程中,火箭发动机的精确控制尤为重要。

而印度本次月船2号软着陆失败,实际上就是发动机控制技术的问题。月船2号在着陆过程中出现了失联,这直接导致了印度地面控制中心无法对月船2号提供任何矫正和支持。而月船2号的姿态控制系统也必然存在不少问题,否自理论上来说,即使不依靠地面指挥中心的矫正,也应该能完美的进行软着陆。据消息人士透露,月船2号在着陆中出现了360度滚转,导致了姿态控制传感器出现了严重问题,软件也缺乏应对这类应急情况的处理,导致在失联后很快坠毁。

从人类航天科技的发展角度来说,月船2号的坠毁无疑是一次打击。任何可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的航天器都会带来大量重要研究成果,而这一成果实际上属于人类全体。而对于印度来说,本次失败则是一次极好的教训,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在航天等高精尖领域,显然有着更强的说服力。

“神舟十二号”飞船返回地面,为什么选在了东风着陆场

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自今年6月17日成功发射以来,历时90天的三位航天英雄也将于9月17日返回地球。而比较有意思的是,本次神舟十二号返航的着陆地点不同以往,没有选择常用的四子王旗着陆场,而是启用了之前一直作为备用着陆场的东风着陆场。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很好奇,为何神州十二号要突然更换着陆地点呢?首先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下王子四旗着陆点和东风着陆点。

四子王旗着陆点:

四子王旗着陆点位于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的阿木古郎大草原,是我国人尽皆知的航天着陆场,先后迎接了11次神州飞船和一次嫦娥五号回家,同时也有14名航天员从四子王旗踏上了回家路。

四子王旗着陆点与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主着陆场、俄罗斯载人航天主着陆场等航天着陆场齐名,都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航空着陆点。该着陆具有地域开阔、地面密度高、空气能见度高、人口密度小等优点,有利于飞船在着陆后,地面救援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搜救到位,保证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四子王旗着路点一直是我国神舟飞船着陆的首选地。

东风着陆点:

东风着陆点相比于四子王旗着陆点来说鲜有人知,这个着陆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地形条件十分多样,既有沙漠也有咸碱地,甚至还有部分山地地形。这片着陆点地域辽阔人烟稀少,人口密度也是非常的低,非常适宜飞船着陆,所以东风着陆场一直作为四子王旗的备用着陆场使用。

那么为何本次神州十二号飞船,没有选择神州飞船的“专属”着陆点四子王旗着陆场,而是改成了靠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东风着陆场呢?

多样化的着陆点:

纵观目前世界航天强国,都具备两个甚至数个航空着陆点,比如美国即便是喜欢在海上着陆,依旧拥有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主着陆场、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等多个陆地着陆点,此外美国还拥有靠近巴西的北大西洋着陆场和靠近澳大利亚的太平洋着陆场,所以在着陆点的多样性上,美国显然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航天强国,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不可能一直都只使用四子王旗一个着陆场进行载人航天任务,毕竟随着我国空间站的建成和探月任务的进展,未来我国的载人航天任务也将更加频繁,所需要降落的飞船数量也将更多,所以本次神舟十二号飞船没有选择一直使用的四子王旗着陆点,而是选择东风着陆点进行着陆,本身就是一次测试着陆点多样化的大胆尝试,为我国后期进行多样化着陆点的建设打下基础。

着陆点的安全性

神州飞船返回舱着陆时,无论是返回舱中的航天员还是在太空材料数据和样本都是我国非常宝贵的财富。如果我国长期使用一个着陆点降落的话,难免会被别有用心的国家惦记,毕竟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所以我国本次更换着陆点,本身可能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检测应急预案

东风着陆点作为四子王旗的备用着陆点,虽然也曾进行过航天器的着陆试验,但却未曾经历过载人返回舱搜救工作,所以本次就是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检测东风着陆点的应急预案,为后续的备用着陆积累经验。

虽然说返回舱在执行返回任务时,都会反复确认地面天气情况。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出现地面天气突然变化,而返回舱又要立刻进行着陆,那么就需要启动备用着陆点来降落返回舱。而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和应急预案,那么很容易出现不可控的危险,所以本次神州十二号飞船降落在东风着陆点本身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一次为应对未来紧急情况积累经验的尝试。

不管为何选择东风着陆点作为神州十二号的着陆点,我们一切预祝神州十二号返回舱安全着陆!一起欢迎三位航天英雄回家!

印度探月器软着陆失败,你们怎么看呢

印度两次探月登陆时刻失败,一定存在相同的技术缺陷,都是急于求成的结果。也再次证明搞科学技术容不得半点模糊,沉下心来,扎实做好基础技术攻关,一味盲目追赶先进,不仅会给本国经济和科技发展造成打击,也会造成人类航天事业的又一次损失。

伟人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衷心希望印度人把嘴上功夫转化为行动力,不浮燥、不虚夸、勤奋扎实做事业,人类追寻航天梦的路上一定会留下印度人的脚印。

印度“月船2号”登月球失败!你怎么看

这一刻印度很伤心而我很开心,别说我狭隘,我掩饰不住,我没那么高尚!

航天跟竞技体育同样能够振奋人心,增强凝聚力!当年我们端坐在电视机前看神五拔地而起直奔太空而欢呼,为航天英雄杨利伟平安归来激动流泪!我们也曾为祖国健儿获得奥运金牌而高唱国歌!

有人说航天无国界那是骗你的,美国当年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要“登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进行了第一次人类航天,由此激发了美国人的航天热情,一定要超越苏联,然后就有了著名的“太空大战”计划直至冷战结束!美国需要前苏联的空间轨道站技术,与他的继承者俄罗斯搞国际空间站项目,当我国申请加入时被果断拒绝,当看到中国航天在一步步发展壮大时,NASA断绝一切与我国航天的合作!

印度是我们的邻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是我国最强劲的敌手,印度航天看似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火星探测器、一箭104星,还有其次没成功的登月计划,其实他的航天计划功利性很强并无多大实际用途,目的就是激发民簇的凝聚力,淡化国内矛盾,包括这次的印巴冲突!

印度是一个不安份的国家,国内矛盾重重,莫迪本身就是一个激进者,依靠航天激发国民凝聚力,通过与邻国的冲突转移国内矛盾是最好的方法。

神舟飞船降落时用的主伞能重复使用吗

我不是做航天工作的,只能猜想一下。

神州飞船的主降落伞的面积有1200平方米,可以说面积超大。制造工艺难度可想而知。主降落伞需要专业团队折叠才能确保它被装入200升的空间内。根据航天飞机降落时用到的减速伞,也是只用一次。我国航天技术不比美国先进多少,可以推断主降落伞也是一次性的。主降落伞使用一次后,再次折叠收纳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保证它的性能。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使用过的主降落伞几乎都会被淘汰,二次利用检修成本远远高于新伞制造成本,性能也不一定可靠。对于航天发射任务来说,一具主降落伞的成本和整个航天任务的成本相比还是不成比例的。为了航天任务的绝对可靠性,安全性,使用过的主伞几乎不会重新使用。

有人会问,使用过的不会再用,被用伞呢?据我所知,备用伞还会有大概率重新使用。但是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不知道,一但成为备用伞,它的一生注定成为备用伞,也就是千年老二。备用伞可以重复启用几次?最多就是五次。即便它有点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意味,能让它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没有用武之地。

飞船在降落过程中,再万米高空就会打开主降落伞,同时备用伞也在时刻待命中。主降落伞打开指令一但发出,引导伞首先会弹出,然后牵引主伞。主伞被牵引出后,为了不影响主伞展开,牵引伞会被割伞。如果主伞引导伞没有割伞动作,备用伞程序就会启动,直接炸飞主降落伞机构。

别看备用伞启动时间很短,就是这三四秒主副伞切换时间,也会对航天员造成致命威胁。

所以说,备用伞甘当千年老二也是有价值的。航天工程是一个很严谨的工程,不容一丝懈怠。

我回答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阅读。话虽不多,句句在理。